本文作者:昵称不用太拉风,转载自简书。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
Vite 和 Vue3 在 2022 年应该不算个新事物了,但应该也有很多像我一样还没有接触过这两个 “新鲜玩意” 的。
这两样(Vite + Vue3)给我的感觉是完完全全的新鲜玩具,是新时代的潮流。
看着手里的 webpack + Vue2,想着会不会像几年前的 angularjs + gulp 一样,成为历史。
临近年关,也有了一些闲暇时间,来认识一下被人安利多次的新型前端构建工具 Vite + 全新升级的 Vue3 吧!
从 Vite 开始
先来看看 Vite 的官方介绍吧。
可以看出,在本地开发时,Vite 使用了 原生 ES 模块:现代浏览器(比如最新版谷歌)已经不需要依赖 webpack 管理包模块,而是可以和 Nodejs 一样具有模块管理能力,这就是 原生 ES 模块 能力。
所以,在本地开发时,Vite 省略了一些耗时的编译过程,热更新自然快。
在构建生产产物时,可以构建现代浏览器产物,也可以通过 Rollup 输出生产环境的高度优化过的静态资源。—— 这个高度优化到什么程度,我们可以在后面的文章里去探讨一下。
上手
Vite 的上手使用很简单,直接运行 npm create vite@latest 命令即可。
npm create 其实就是 npm init 命令,而 npm init 命令带上包名执行的就是 npm exec,也就是执行 vite 包的默认命令 —— 初始化。
输入命令后,需要添加项目名称和技术栈,可以看到可供选择的技术栈有这么几种(如下图)
vite 支持的框架有 6 种,有一半我都不认识。
vanilla:Vanilla JS 是一个快速、轻量级、跨平台的JavaScript框架。Vanilla JS 是世界上最轻量的JavaScript框架(没有之一) —— 其实这玩意就是原生 JS。
vue/react:这两个应该不用过多介绍了吧。
preact:React 的轻量级替代方案。
lit:Lit 是一个简单的库,用于构建快速、轻量级的 Web 组件。(看了一眼语法,感觉还挺好玩的。)
svelte:一个不使用 Virtual DOM 的库 —— 真酷。这个库的作者和 Rollup 的作者是同一人。
这里我选了 vue + ts 进行创建。
现在来看看,这个新建的项目目录长啥样吧。(如下图)
和用 vue-cli 初始化的目录有两处不同:
index.html 入口文件被移到了根目录下。官方解释是:在开发期间 Vite 是一个服务器,而 index.html 是该 Vite 项目的入口文件。
vite.config.ts 替代了 vue.config.js,作为 vite 项目的配置文件。
接下来,我们看看 package.json 的内容吧。(如下)
{ "name": "vite-try", "version": "0.0.0", "scripts": { "dev": "vite", "build": "vue-tsc --noEmit && vite build", "preview": "vite preview" }, "dependencies": { "vue": "^3.2.25" }, "devDependencies": { "@vitejs/plugin-vue": "^2.0.0", "typescript": "^4.4.4", "vite": "^2.7.2", "vue-tsc": "^0.29.8" } }
从上面可以看出,使用 Vite 初始化的 Vue 项目,Vue 的版本已经是最新的 Vue3 了。而开发时依赖也从 vue-cli/webpack 系列切换到了 vite 系列。
启动项目
在体验 Vue3 新语法之前,先把项目启动,看看效果吧。
在使用 npm i 安装完依赖后,使用 npm run dev 即可启动 本地开发 模式了。
刚运行项目,启动速度着实让我吃了一惊。
这比 Vue2 初始化的项目启动也快太多了,刚一眨眼项目就已经启动了。
当然,我们从它的介绍可以得知,这是因为在本地开发时,Vite 使用了 原生 ES 模块,所以期间没有涉及模块编译过程,节约了不少时间。
查看本地运行的模块
我们打开控制台,先看看我们的 html 文件。(如下图)
从上午可以看出,html 中引入了 main.ts,也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入口文件。(如下图)
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,代码还是原生的 import,没有经过任何转译。
但是,在这里我看到请求的资源,有 ts 还有 vue。
难道谷歌浏览器已经支持直接加载 ts 和 vue 文件了吗?其实并不是,这里的奥妙之处来自于文件的响应头 —— Content-Type,这决定了浏览器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该文件。(如下图)
如果你点开其他 .vue 文件可以看出,.vue 文件还是经过编译,成为了可供浏览器识别的 js 类型,但模块还是使用了谷歌浏览器支持的 原生 ES 模块。(如下图)
我们来看看页面长啥样吧。(如下图)
经典的 Vue 启动页。
上图的两行话引起了我的注意:
推荐使用的 IDE 是 vscode + volar。
修改 components/HelloWorld.vue 来测试本地热更新功能。
vscode + volar
vscode 是我一直用于写 vue 的代码编辑器,可 volar 是啥呢?
查了一下,原来是 vscode 中用于支持 vue3 语法的一个插件,可以用于智能语法提示和错误检查。(如下图)
果断安装。
文档中提到了,该插件可能会和 vetur 插件有冲突,建议两者只开启一个。(确实如此),所以在一个工作区内的话,只开一个插件吧,避免冲突。
本地热更新
接下来,我来修改 components/HelloWorld.vue 测试一下本地热更新功能。
其实感觉不用试,速度肯定很快。
修改代码后,保存的一瞬间就热更新完成了,几乎是感觉不到的。
这跟项目小也有关系,对于比较大的项目,修改代码以后,热更新的速度如何,还需要再验证。
构建项目
本地开发已经体验过了,现在来构建项目试试吧,看看产物长啥样。
使用 npm run build 命令可以构建项目。这里发现有个报错。(如下图)
我这是刚初始化的项目,怎么第一次构建就报错了呢?
这里看出报错是 可选链操作符 语法的报错,想了一下应该是 node 版本的问题。我本地的 node 版本是 v12.20.0,在官方文档找了找,确实有相关的问题记录。(如下图)
看来 vue + ts 的模板依赖的 node 版本需要更高,我这里将 node 版本切换到 v14.15.0,再次运行构建命令,就成功啦!(如下图)
最终构建的代码是由 Rollup 进行打包的,Rollup 其实我也没用过,还是看看他的官方介绍吧。
这里主要还是了解一下 rollup 和 webpack 的区别,rollup 的模块打包能力并没有 webpack 强大,但是利用了 tree-shaking 充分处理 js 文件,打包出来的 js 文件会比较 “干净”。
然后,我们进入 dist 目录,使用 anywhere(一个简单的 http 服务器) 运行一下项目看看。
从上图可以看出,vite 打包出来的文件,入口 js 是直接阻塞 DOM 渲染线程的。不过,这两个 js 的文件也不大,加起来才 53k。
当然,随着项目越来越大,这个体积也会越来越大的。
Vite 兼容性问题
一个新框架的推出,大家都比较关心它的社区活跃度,其次就是它的兼容性了。
我们来看看 Vite 打包出来的代码兼容性如何吧。(如下图)
据 Vite 官方介绍,默认配置构建出来的代码是只能支持现代浏览器的,也就是下面这些。
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最低支持到 es2015,也就是 ES6 (也就是说,IE 不支持)。
但是可以通过一个插件 —— @vitejs/plugin-legacy 来支持传统浏览器(比如 IE11)。不过,IE11 好像也就是它的极限了,更低的版本可能会出现问题。
所以,如果你对于浏览器兼容要求比较严格的话,请谨慎使用 Vite。
小结
好了,到这里,这次 Vite 的初体验,到这里就结束了。
用 Vite 新建一个项目,然后修改代码,查看变更。最后,构建项目,本地预览。
这一切用 Vite 来做还是比较简单的,而且 很快!
我想,我会开始尝试用 Vite + Vue3 去写一些小项目练手,然后再看看有没有适合它的生产项目。